反重力跑步机步行训练对半月板损伤作者 Can Liu / 2024年 7月 26日 术后患者足底压力的影响 关键词: 反重力跑步机,跑步损伤,康复,下肢,步态,疼痛, 物理治疗专家, NASA 摘要:探究反重力跑步机步行训练对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足底压力的影响。 方法 招募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 40 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 20 例。 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反重力跑步机步行训练。 治疗 4 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 Lysholm评分的变化;利用 EMED 足底压力分析设备对两组研究对象足底压力相关指标(最大受力、峰值压力、接触面积)进行分析和比较。 文章引用于:反重力跑步机步行训练对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足底压力的影响文章链接:https://tjyxxb.ijournals.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 file_no=20230112&flag=1 在运动损伤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十分常见。微创外科技术结合术后康复治疗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 常规康复训练应用关节松动技术、肌肉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步态训练等方进行循序渐进的针对性治疗,但对于因疼痛、肿胀等原因所致的尚不能完全负重的患者缺少早期步态训练,导致患者后期步态异常,延长了康复时间,降低了康复效率。 反重力跑步机为实现早期减重步行训练提供了可能。 足底压力是表征下肢运动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分布情况可以反映有关下肢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的控制情况 。 本研究对比常规康复治疗和联合反重力跑步机治疗后的两组患者 Lysholm 评分和足底压力测试结果的差异,探讨反重力跑步机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的步态改变特征,为优化术后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在运动损伤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十分常见。微创外科技术结合术后康复治疗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 常规康复训练应用关节松动技术、肌肉牵伸技术、肌力训练技术、步态训练等方进行循序渐进的针对性治疗,但对于因疼痛、肿胀等原因所致的尚不能完全负重的患者缺少早期步态训练,导致患者后期步态异常,延长了康复时间,降低了康复效率。 反重力跑步机为实现早期减重步行训练提供了可能。 足底压力是表征下肢运动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大小分布情况可以反映有关下肢的结构、功能及整个身体姿势的控制情况 。 本研究对比常规康复治疗和联合反重力跑步机治疗后的两组患者 Lysholm 评分和足底压力测试结果的差异,探讨反重力跑步机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的步态改变特征,为优化术后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40例患者在本次康复治疗临床研究前后由同 1名康复医师采用Lysholm 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治疗完毕的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具体方法如下:使用 EMED 足底压力分析设备,分别让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受试者在赤足状态下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受试者使用日常的步行姿势与速度走过力台,每次只有 1只脚落在力台上,并重复测量,以使每一次都能记录 1个完整的足底压力图,共记录右足和左足各 5次的足底压力数值。 测试数据由系统进行自动采集,并自动计算各测试指标平均值作为测试报告结果,选取并记录受试者步行中足底的最大受力、峰值压力及接触面积作为分析指标。 结论:在本研究峰值压力的对比中,常规治疗组患侧足跟和第 3 5 趾的峰值压力减小,MH4 峰值压力增大;联合治疗组患侧的足跟和第 1 趾的峰值压力减小;常规治疗组健侧的第 1 趾峰值压力大于联合治疗组,说明经过反重力跑步机的步行训练后,患者步态得到优化,但与正常步态仍有差距。 娄镇对20例膝关节内侧半月板修补术后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发现右侧半月板损伤术后患侧M1、M2区峰值压力减小。 付海燕等运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40 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患侧足跟区域峰值压力较正常青年组降低,与患者足跟外侧的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较差有关。 有研究显示峰值压力的下降可能是由于肌肉力量的下降造成的。本研究的两组研究对象虽然均进行了系统的力量训练,但因训练时间有限,训练强度须在疼痛耐受范围内,患侧肌肉力量尚不能满足正常需要,故康复训练后峰值压力仍有所下降。